首页 正文

方舟子 李开复(方舟子是怎么臭的)

从传播的角度分析李开复抵制优

从传播的角度分析隋希,李开复抵制优是一次成功的形象营销:
1.李开复的目标不是你这个节目,他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形象“正面”。他是故意找一件小事当借口。如果不是你,他可以选择其他程序。
2.李开复形象的负面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经营业绩很差,他所在的机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乔布斯好友”、“苹果最年轻副总裁”、“26岁副教授”、“院士”、“比尔·盖茨七大核心智库之一”等。上述谎言因方舟子打假而被戳破,李开复在节目中抵制打假文凭。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同理心”。进而打消打假合法性。通过一件小事发动舆论站队:正面团队由他带领,支持打假的所谓弱势群体;负面团队被指控为节目及其主持人。至此,李开复轻描淡写地绕过了“人性”这个根本问题。也就是说,为了“塑造”自己,人可以不老实,可以随意吹嘘,但谎言的“皇帝的新衣”一旦被揭穿,这时候就属于弱势群体,受到“迫害”。
3.李开复把自己描绘成受迫害者的代言人,同时开始在博客上反击方舟子,逐渐推翻和否认他之前对公众的道歉。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它的战略通过网络逐渐传播开来,走向最终的成功。
4.传播效果:李开复的正面形象得到彻底巩固,“青春导师”这块金字招牌的合法性进一步确立。与此同时,《因为有你》这档节目的收视率也在快速攀升,很快猫友的收视率就从全国前四攀升至全国第二。一个很扭曲的现象是:一方面有几十万的网络舆论似乎铺天盖地,另一方面有几千万忠实的电视观众似乎更铺天盖地。
5.通过抵制,李开复和《非你莫属》节目双赢,但公认的诚信价值观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颠覆和消解。

一场由2B引发的微博争论——如果你不能跨越自己思想的藩篱,你就无法理解这个世界

如果你不能跨越自己思想的藩篱,你就可以'了解这个世界。

一个关于2B的笑话

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幕中问“Tobe,ornottobe”。最近在微博上,出现了一个“2BorNot2B”的问题。

微博上一个名为“新宇司之光001”的账号发文,抱怨李开复近日在劳动报道中骂人。“新语思之光001”微博账号是知名学术反假斗士方舟子在新浪微博发声的渠道。

李开复和周子芳在讨论同一个2B?

有意思的是,这条微博发出后,不少人纷纷在回复中表示欣喜,甚至感叹这是当年的笑话。其中,BertonLi向方舟子郑重介绍,2B的意思是tobusiness(商务用户)的缩写,而不是中文里经常用来骂人的“二逼”。

人无完人

回首往事,方滚兰、陆舟子与李开复的交集并非第一次。

方舟子是知名的学术造假者。1985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获博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一篇揭露中国科教界学术腐败的网友文章。方舟子和他的新语丝网站在揭露中国科学家学术不端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打假斗士”。

李开复是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技术主管和投资人。他获得了博士学位。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立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CEO。除了在科技行业发挥重要作用,李开复还积极向年轻人传授自己的成长经历,被誉为“青春导师”。

方舟子是个顽固的造假者,眼里不容沙子,嗅觉敏锐,喜欢主动挑起纠纷。在学术界之外,被他害死的大腕不在少数,包括“打工皇帝”唐骏的学术造假,还有李开复的简历翻译。

2011年,李开复博士毕业后转任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被方舟子指出后,双方掀起激烈交锋,逼得李开复公开承认是“虚荣心”造成了翻译不当的问题。

交错线条如山

当然,和方一样精明的方舟子,也有失手的时候。

在方舟子调侃李开复演讲中使用“2B”的笑话中,网友季思柳指出了问题所在——线条交错如山。方舟子曾在美国留学和工作。他是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的专家。他对学术界及其专业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显然只是科技行业的门外汉。

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包括面向企业(toBusiness)、面向个人(toConsumer)、面向政府(toGovernment)等。在英文中,to常被2代替,所以通常简写为2B、2C、2G等这些针对不同商业用户的简称,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比如阿里巴巴创立的时候是B2B(BusinesstoBusiness),后来淘宝成立是C2C(persontoperson),天猫是B2C。(企业对个人)。

唯有走出思维的藩篱,才能超越知识的围城了解世界。

方舟子和李开复关于2B的笑话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我从宿舍下来,突然看到一张海报,看了一眼就去上课了。路上突然想起刚才海报上有一串数字和M2(M的平方,类似“xxxxM2”)。这里有一个错误——M2是什么?那时候我是学计算机的,有一段时间一直在不停地做装电脑、装系统、装软件、计算硬盘和内存容量、文件大小等事情。脑子里一看到M,就想起来是电脑里的容量单位,兆字节。比如Mbit是兆比特,MByte是兆字节,1G=1024M等等。所以当我看到符号M2的时候,我直接想到了计算机的容量,“这个M2——平方兆字节是什么意思?”后来去确认那里的M2指的是地理区域,跟电脑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上过的一门课的物理教授经常为制作简单的网页和PPT操作而烦恼。后来才渐渐明白,大学里的教授,都是天平和辩论的领域。他们可能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处于最前沿,但离开自己擅长的领域就会成为门外汉。既然是门外汉,但又离不开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实践,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专业人士。所以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帮助很多老教授解决了他们的计算机和软件问题,其中一些教授很快就学会了常用的功能操作。

有趣的是,经常有一些术语在不同的学科和上下文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熟悉的角度去思考,很容易陷入困境。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走出自己思想的藩篱,走出引以为豪的知识围城,走出自以为是的经验堡垒,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彼此,了解这个世界。

最后以冰心的一首诗作结。

参考资料

方舟子:李开复和唐骏本质不同http://money.163.com/11/1202/09/7K8Q7AJU00253B0H.html

方舟子孤战素食,人生哪来那么多理论?

这种“吃肉导致智商低”的说法引起了大众的热议,当然少不了打假斗士方舟子的身影。方舟子表示,上述言论是素食主义携带的伪科学私货,并指责李开复宣扬素食主义邪教的伪科学。中国的“肉食论”似乎有些夸张,不容忽视。喜欢吃素还是喜欢吃肉,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为什么要把生活中的一切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执着于“对错”?喜欢吃荤还是吃素,就像人的开车习惯一样。中国和美国靠右行驶,英国和日本靠左行驶。好与坏的区别是什么?这显然只是人们的习惯。再比如惯用右手的人和惯用左手的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好像没有,只是右撇子的人多了。人生多姿多彩,随性随性,活在太多“理论”中未免太悲哀了,所以请不要和方舟子、李开复争论,一个习惯问题有什么好?羊毛布?再者,“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吃你的肉,我吃我的菜,各有各的精彩,谁也别挑剔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