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原来上一个兔年就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为什么专家不能给年轻人提建议?

青年是发展的主力军,舆论关注青年是好事。大多数年轻人刚刚走出“象牙塔”。她们在社会打拼的过程中,会面临就业、婚育、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朱少平这样的“良心专家”,一方面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舆论的作用也可以为年轻人普及知识、提供人生建议。例如,一些专家在网上用幽默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为年轻人分析法律案件;一些专家成为“职业规划大师”,为年轻人提供就业建议,帮助他们规划人生。这样的专家往往受到年轻人的尊重,公众期待更多“良心专家”的出现。

不过,最近年轻人似乎成了热搜常客,从“专家说年轻人工资低是因为能力不够”“专家劝年轻人不要为了钱工作”,再到“建议年轻人拿出三分之一的积蓄买房”“加大00后工作强度”……这些“专家”显然不了解年轻人的真实生活状况,从来没有考虑过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婚育压力。这些“没有碎肉”的建议。不仅无法真正发挥专家的作用,而且正在逐渐打消公众对专家群体的期待和信任,导致“建议专家与不建议专家”的困境。

年轻人“劝专家不劝”,不是让专家保持沉默,而是希望专家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一些同理心,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哗众取宠。年轻人需要专家指点,专家也需要用“同理心”对待身处困境的年轻人。这种“双向旅行”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建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2002年的春晚,其中小品《卖车》中有一句春晚的经典台词:忽悠,然后忽悠。目前,年轻人集体厌恶专家。我认为这句话是一个完美的解释。

不久之前,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专家们提出了自相矛盾的建议。有网友表示:“专家建议的很好,下次不要再建议了。”“我这里的建议,高手们建议先和其他高手对战。”哪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专家不建议年轻人花六个钱包做首付”“专家说买房比租房划算”。好家伙,用公子之矛攻公子之盾。黑人小哥孙凯一脸质疑,随后话题上了热搜,“推荐专家不要指教”的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暂时不建议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

说再次断食不建议进食。

很需要建议,但是能不能满足一点基本逻辑。

可怜:可怜我,我2天没吃饭了,你看,我衣服都破了,生病了。

专家建议:年轻人,多吃肉蛋奶,病重一定要去医院。这点常识你怎么不懂?

什么???

其实对于人生经历、生活境遇、知识水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专家也是人,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胡说八道吧?尤其是那些高手,他们是身份特殊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毕竟是一群能够影响他人的人。

但是现在这些专家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建议,一点都不接地气。不仅不能为大家指明方向、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年轻人的焦虑和恐慌。一些年轻人认为,一些专家根本没有深入到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完全是纸上谈兵。这些建议有何意义?

天天在办公室里,大肚子,光头,一边喝茶一边嘀咕:哎,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样了?加班。最后他还说,年轻人要吃苦,少玩,毕业结婚买房。

还有一点让大家觉得可笑,自相矛盾,就像前段时间冲上热搜的三个话题一样,#专家说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表示,今年6-10月是买房的好时机#、#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去首付#。虽然不是专家的建议,但我不在乎任何人提出什么观点,我只是把专家看成一个整体。

所以,年轻人看到的是专家们截然相反的建议。有网友建议,“专家先开会”,“专家说话要统一,不要自相矛盾”。

脚上没有灰尘,戴精英眼,温柔建议:

穷人没有闲置房子出租可以开滴滴兼职!

不建议清空六个钱包付首付,压力很大!

但是你问我解决办法?对不起,不知道!

建议通勤时间不要太长!但是单位附近的房租好不好意思,这不是我的专业领域,只能说不好太久了...

建议高手要么读万卷书,要么去工地搬砖搬橘子,不要闭门造车,正常人不需要那些没用的小建议。建议专家学学我们的毛主席,他还是个职工的时候,就对农民进行了32天的考察,为创业做准备。

但仔细想想,当“专家建议……”逐渐失去了权威的指导意义,再加上现在信息泛滥,年轻人该去哪里寻求“建议”呢?

兔年是哪一年

兔年:1903,1915,1927,1939,1951,1963,1975,1987,1999,2011,2023,2035,2047,2059,2071、2083、2095,每12年为一个轮回。

根据天干地支,五行八卦,推出2023年魁卯年。魁水为黑,卯为兔。他们一起被称为黑兔。因此,2023年仍然是黑兔年。黑兔每60年碰一次面,下一次是2083年。2023年是兔年。2022年是壬寅年,“寅”对应十二生肖中的“虎”,所以2022年是虎年;所以2023年是兔年。

兔年是从二十四节气立春开始算的,因为生肖年是附在干支历上的,而干支历就是干支历法。历朝历代的官历(即黄历)亦是如此。

农历只用生肖记年,纪念年的范围是从正月初一到除夕。这一点没有争议。阴历和干支历是两个不同的历法。它们在年初、划分月份的规则和一年中的天数方面有所不同。由于公历是在民国以后使用的,很多人,包括极少数所谓的专家,都缺乏对历法的认识,所以经常将两者混淆。

兔年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天天都有兔子来参加。古时正月初一挂兔头,人们将兔头与门额上的年旗面具捏在一起,以示辟邪降灾。避开。正月十五元宵节,兔灯用面皮或纸做成兔子的形状。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人们都会举行吃兔肉的聚会,俗称吃霜兔。在古代,8月15日中秋节制作的月饼上常有兔子图案。兔子经常出现在除夕的剪纸和年画中。

山西古老的窗花剪纸文化中,有“玉兔闹白菜”的图案。当地有这样一个比喻,玉兔比喻儿子,白菜比喻“百子”。这个图案的名字中有一个很常见的“闹”字,寓意极其古老的祭月繁衍母题。月兔下凡间,比喻多子多孙。

岁首月圆,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也是民间元宵节的时候。家里挂兔灯,跟娃娃玩兔灯,厨房里点兔灯,都成了习俗。汉武帝时,正月十五日是祭祀太天神最为隆重的日子。从黄昏到次日黎明,灯笼常亮。从此,元宵节的习俗逐渐形成。

年轻人开始不喜欢专家建议。你认为什么建议是真正有用的?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没有任何专家的建议是真正有用的,因为很多建议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如果真正实施,背后还会有更多的其他问题。比如前段时间有专家建议,不建议年轻人掏空6个钱包来付首付。家境不好的年轻人,没有家人的支持,一下子拿出首付太难了。如果公司愿意降低首付,就意味着贷款会增加,以后每个月还的利息也会增加,并不能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

另有专家建议:年轻人应该在财力充足、时机成熟的时候买房。届时,谢森可能已经五六十岁了。这个时候,谁会嫁给你?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的建议。绝不是颜纯野的年轻人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一代的高手越来越不专业了。他们没有在专业领域提出合理的建议。一些专家总是给出一些无稽之谈的文学建议,比如:建议大家努力赚钱。建议大家赶紧买房,可以用来出租赚钱。有能力买房,还是会在乎房租的。

更离谱的是:没钱可以把闲置的房子出租,或者开私家车拉客赚钱。恐怕在专家眼里再穷,也买得起车子和房子。难怪建议专家不要提建议的话题会冲上热搜。如果你一直提出没有用的建议,那么我想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建议。

专家出谋划策翻车的事发生过很多次了。“专家”一词逐渐成为贬义词。当然,有些建议可能确实有道理,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任何建议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专家和年轻人的想法不同,提出的建议肯定会遭到一些人的反驳。

兔年为什么不吉利?应该注意什么?

本命年是“凶年”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传统习俗中,动物年通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一年。有人认为“本命年”会有很多霉运,只能通过整顿来化解。因此,在腊月三十这一天,从日落到次日日出,“本命年”的人都要系红带,穿红衣,以避邪祈福。
生辰八字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为什么有的人真的觉得本命年不顺?
据了解,在谈到生辰八字是福还是祸时,很多人普遍认为:生辰八字,万事如意,吉祥如意,运势不可挡;有关专家指出,出生年份为“凶年”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缺乏安全感的人,本命年辟邪的心理诉求较大;而一些比较容易焦虑的人,一些不够自信,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人,都会受到本命年的影响。进展不顺利。因此,市民应保持冷静,保持平常心,理性对待出生年份。
》穿红内裤红内裤挺好的,可以把这个高寿年当成一种心理寄托,顺风顺水融入这种社会氛围,反正大家都在做,也无伤大雅.而红色本身就是一种喜庆的颜色,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心态,如果今年遇到困难或者不好的事情,可能年年都会遇到,不要觉得今年有那么特别。

为什么人们普遍讨厌专家建议?哪里有问题?

最近网上的一个热搜引起了关注,这是网友们的呼吁:建议专家不要指教。

我们知道,专家之所以被称为“专家”,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经过多年的专门研究,具有比较深刻和专业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专家给出的建议相对来说更加合理和深思熟虑。然而,专家的建议这些年却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抵制,甚至有人将专家谐音为“砖房”,以表达对专家的不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据我所知,“推荐专家不推荐”的热搜来自几位专家对年轻人买房的评论,比如“专家不推荐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买房”房子。首付”,“专家说买房比租房划算”等。其中,第二个例子还是一个案例,大部分例子都是专家不建议买房。

众所周知,买还是租哪个更舒服这个问题充满了主观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买房不像学校的科学题,有唯一的答案;类似于文科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专家的建议让网友们觉得专家以自己的观点作为大家的参考答案,自然会否定专家的建议。不过话说回来,见仁见智,专家各抒己见也无妨。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还是刚才那句话,买房不买房完全是一个人自己的决定,是日常生活中的决定。然而,专家的建议就像是一种引导,让网友们下意识地觉得专家是在“约束”自己。这个原则就像被父母管教一样。没有人愿意按照别人的意愿度过自己的一生。

最重要的是,专家不建议买房,但是大家的默认是,专家作为一个比较高级的群体,一定要有房有车。一群有房的人劝别人不要买房,有“站着说话不腰酸”之嫌。如果马斯克说买房不如租房,大家就不会那么抗拒了,因为这个世界首富确实是在租房。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注意到,一些网友对专家的反感并不仅限于这种相对主观的问题,还表现在科学问题上。

他们真的不懂科学原理吗?我们可以暂时假设。但是我在科普的时候,一般都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科学原理,让网友们更容易理解。有时还会推出专刊介绍各种科学原理。问题是这样的阴阳网民还是存在的。

大多数专家仍然是专业人士,但他们的建议可能不可行。主要原因是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当然,专家的言行也极少,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专家的信任度。

例如,有专家说:全面放开三孩,这样人口就会大幅度增加。



有专家说:年轻人可以开自己的私家车上班,也可以把房子全部租出去增加收入。

有专家表示:应该取消酒驾处罚,不会导致交通事故增加。

极少数专家表示:这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天。

然后两个月后,他说:寒泉来了。



又过了两个月说: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

为什么我们不再喜欢专家建议了?

为什么会有阻力?很多高手不在专业领域,但是知名度却比其他人略高。一类是鼓吹专家,说的很多,不明白本质。意见不统一,往往得不到认可,也不知道该听哪位专家的。这三种类型是系统思维专家。这类专家就像一条工厂流水线,可以在里面嵌入版本。

因为这些所谓的“专家建议”实际上是脱离群众的,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专家从来不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